•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RSS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地环文化 » 文学

付出一份爱 收获一段情

  • 字体
  •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5月29日清晨5点半,我就醒来了。同住在一起的三兄弟(包括接替我的新任村第一书记杨哥和留下来继续驻村的小文兄弟)都没有了睡意,早早就起床,斜靠在床上继续聊着昨晚没有聊完的天。7点钟学校大门还没有打开,但也有来上学的学生在大门说着话了,这时我们也陆续起床了,洗漱完毕后,带着复杂的心情我到学校内转悠着,不一会儿,小文兄弟已经将饺子煮好并呼喊我“尹哥,吃饺子啰!”我应和着“好勒,兄弟”。来到寝室他已为我盛上一大碗放在桌子上,此时有点说不出来的感觉,于是并重新拿了一个小碗夹了5个,慢慢的咽了下去,到各个办公室转悠了一圈后,在小文兄弟的提议下,在办公楼前合影,强作欢笑地与他们道别上了车,当关闭车门后百般思绪涌上心头,特别是看见小文兄弟发的微信后,强忍的泪水还是止不住的流了……,此时的泪水说不出是什么滋味,2年零一个月驻村,750多个日夜啊。

IMG_6857_副本.jpg

环境院党委书记、院长吕刚,副院长张建江为贫困学生送上礼物,并与部分党员代表、贫困户代表、贫困学生代表合影留念

两年来,有太多的感触,为了达到保障驻村实效的目的,一直是真蹲实驻、潜心驻扎,远离父母、妻子儿女,在他们的支持下履职尽责、诚心做事,真的做到了问心无愧,当看见下面这一组数据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内心还是由衷的高兴。

IMG_6858_副本.jpg

   环境院党委书记、院长吕刚慰问困难党员(从左自由:社区支书孔令九、镇纪委书吴允、环境院党委书记吕刚、镇人大主席罗国勋、困难党委罗明芝、环境院驻村书记尹努寻、环境院副院长张建江、环境院院长助理张家勇)

——与村支两委齐心协力,想办法谋措施,使得贫困户及贫困发生率大幅减少和降低。

到村时全村有贫困户114户341人,贫困发送率11.22%,为二类贫困村。2016年实现脱贫67户227人,2017年4月获批贫困村出列,2017年实现脱贫15户37人。现有贫困户32户7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53%。

IMG_6859_副本.jpg

环境院为大箐村出资进行地基勘查,图为尹努寻到勘查现场对钻孔进行查验

——通过关爱帮扶和为民办实事,使得村乡风文明持续向好。

先后关爱帮扶学生、困难家庭、老党员等500余人次,为村民办理难事实事30余件,参与成功调解纠纷40余起。

IMG_6860_副本.jpg

环境院纪委书记杨安祥(右三)到大箐小学关爱学生,并为学生送上校服

——发挥了“娘家人”保障优势,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

开展了村办公楼新址地基勘察,村办公楼年久失修,墙体开裂变形破坏严重,雨季漏水严重,安全隐患大,院领导高度重视,出资3.5万元对拟新建办公楼新址进行了勘察;开展了地质灾害异地搬迁安置溶洞探测和处理;落实了村六组老屋基崩塌治理项目,充分利用我派出单位属于厅(省国土资源厅)局(省地矿局)共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殊身份,积极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将村六组老屋基崩塌纳入2016年度地质灾害治理行动项目并得到专项补助资金,已治理完毕完成初步验收;改善了现有办公环境,由于新建办公楼的事情一直没有落实启动,办公楼开裂变形严重,雨季漏水严重,省地矿局领导高度重视,从局工作经费中挤出2万元,对村办公楼的防渗处理和维修加固,通过防渗处理和维修加固后,不仅解决了漏水问题,而且使得原来废弃的8间办公室发挥了各自作用。

IMG_6861_副本.jpg

驻村兄弟合影(从左自由:驻村知识青年费加磊、驻村队员文铁军、环境院派驻第一书记尹努寻、新接任112地质队派出的第一书记杨润植)

两年驻村,跋涉在脱贫攻坚路上,树立了为民情怀、尽心尽力、真抓实干;还从各个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真正促进乡村振兴和村民脱贫致富。

一是党建引领。全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队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为引领促脱贫,发挥了长期效应。

二是基础设施引领。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从水、电、路、房、讯、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千方百计满足村民吃、住、行等方面的小康建设要求,这是实现脱贫和全面小康建设的基础。

三是产业引领。大力抓好产业布局,根据当地气候、地理、土壤等条件针对性布局好产业,实现产业覆盖到村到户到人,同时建立长效的种、管、销和利益链接的产业引领机制,以壮大集体经济和实现村民生活富裕。

四是文化引领。大力抓好文化教育及技术技能培训,在抓好儿童及青少年教育的同时开展好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以技术技能促增收致富,以教育改变思想上等靠要的问题,做到“扶智”、“扶志”以激发内生动力,有效实现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的转变。

回顾750多个日日夜夜的点点滴滴,是我难忘的人生经历,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脱贫攻坚,有我最美的印记;驻村帮扶,有我青春的汗水。当听到没有因贫困而辍学的小学生那一声“书记伯伯再见”、脱贫的村民挥手“尹书记一路顺风”时,真正感受到了“付出一份爱,收获一段情”。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4-2010 www.gzdzhj.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贵州省环境地质研究所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171号贵州省地质科技园6号楼 邮编:550001 黔ICP备12000955号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0080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