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下称“环境院”)成功中标“2021年珠江流域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监测监测项目采样”,十四五期间我省48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将在每年开展一次样品采集工作,采样工作于2021年8月6日正式启动。
院工程师蒋镇涛说:开展“十四五”地下水质量考核点采样,基本要跑遍全省威宁、赤水、平坝、黎平等四十多个县,要完全按照生态环境部的技术要求,保质保量的开展样品采集,有时候加上路上的时间两天才能采集样品一个。这次工作主要是为贵州省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服务,通过考核点的样品采集测试,来客观、科学、有效地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在地下水环境监测这一块,环境院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贵州省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正式启动,重点以建设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为主。2019年,环境院着力开展地下水监测站点的运行维护和水质常规指标取样测试工作,切实保障地下水监测站点和地下水自动监测仪的高效运行并发挥作用。重点实施以下任务: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运行维护;地下水质监测样品采集运输;信息应用服务系统省级中心运行维护;数据审校与整编和综合研究。据不完全统计,环境院参与地下水监测取水工作的技术人员近百人,实验室参与检测的技术人员40多人。科技引领精益求精,野外室内无缝对接,监测检测高质量完成。至2019年9月,贵州所有监测站点都配备了远程自动化监测设备,主要监测流量、水位、水压、水温、外界大气压、气温等指标情况。
除了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以外,环境院还开展了大量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价科研等工作。2010年以来,先后完成了1:25万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1:5万水文地质编图、贵阳市地下水基础条件调查及综合研究、贵州省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贵州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贵州省地下水开采利用管控办法等项目。其中1:25万岩溶地下水污染调查项目是首次开展的、覆盖全省的专项调查,根据项目成果:在全省参评的921个地下水测试点中,Ⅰ—Ⅲ类水点数776处,点总点数的84.25%,Ⅳ—Ⅴ类水点145处,占总点数15.75%,我省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在921处地下水测试点中污染地下水点110处,占参评水点的11.9%。其中,地下水污染区主要分布地在贵阳、毕节、遵义、六盘水等城市中心地区。
地下水环境监测涉及到老百姓饮用水质量与生态安全的大事。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地下水环境监测的要求与内容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所配备的设备仪器也在相应的加强、充实、完善中。“新建一个监测站点施钻打井需要投入资金约12-15万元;改建一个站点需5至8万元,且不含后期工作所需设备。一体化远程地下水自动监测设备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配发(每台套1.6万元左右),异地灾备节点和省级节点数据备份、上传费用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统一付费。”环境院研究员罗维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地下水环境监测主要分为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和省级地下水监测点。全省境目前共有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点277处,其中自然资源系统218处、水利系统59处;地下水专门监测井247处,流量监测站30处。地下水水位流量采用自动化监测,水质监测为人工采样测试。地下水专门监测井通过自动化监测设备每小时读取水位数据,三年已获取海量的地下水位、水温监测数据;而省级地下水监测站点即20世纪70至80年代建立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站点,均分布在贵阳、遵义、安顺、凯里、六盘水五个主要城市的城市建成区。监测项目包括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总监测控制面积2066.18 平方千米,目前还有省级地下水监测点152个。
从数据上报来看,无线监测数据上传的时间密度近年来逐步加强,由原来的1次/天加快到目前的1次/小时,同时测量有机物与无机物化学指标数据,采用由环境院各分院按照所管辖区域进行逐站点野外现场人工采样、送样,并经两个具有国家资质的实验室(贵州与安徽)收样测试比对分析后,形成报告,然后利用数据管理子系统进行匹配录入和数据审查,经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上报至国家主管部门数据库。
随着科学技术进入新时代,贵州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到地下水监测的同时,将进一步覆盖全省地质灾害、地热水、矿山、土壤等环境的监测工作,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助力打造生态美、百姓富的多彩贵州新未来。环境院院长吕刚说,今后在国家级站点的基础上,着力建设补充省级站点,建设能够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含水层区域的地下水监测网站点,并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设施,建成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省级信息共享系统,基本实现对全省区域岩溶地下水的动态监控。
Copyright 2004-2010 www.gzdzhj.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贵州省环境地质研究所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171号贵州省地质科技园6号楼 邮编:550001 黔ICP备12000955号